世界通讯!26岁小伙隐居南山,却被父亲一脚踹了回去:没钱,别学陶渊明
2023-06-16 14:42:57
来源: 个人图书馆-格林书屋
有时过惯了城市里嘈杂的生活,回趟老家已然是一种独特的放松方式。在城市里车水马龙,乡村生活显得充满了烟火味。再深入一点就到了“山居秋暝”的意境里,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
还有李白在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写下的“云青青兮欲雨,水澹澹兮生烟”。像是香茶又如醇酒,细品即如痴如醉,所以深山的隐居生活,不知不觉成为了多数人的理想。
【资料图】
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,隐居世外这种生活方式变得日渐遥远。可更多人由于都市的快节奏和压迫的生活,对隐居生活充满向往。
其实从古至今,“隐士派”一直都没有间断,不管是流行隐居的古代还是成为小众文化的现代,一直都有人摒弃世俗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真假隐士
有些人隐居是为了理想生活,有些人同样也是为了“理想”,他们打着“隐居避世”的称号到处博眼球,寻一个看起来像是深山小屋的地方,找来旧破的桌椅板凳,拍照片拍视频上传,轻轻松松大赚特赚。
说起来仿佛也不违法,但抓住众人向往的心理做文章,手段确实卑鄙。
随着自媒体、短视频的崛起,越来越多的假隐士出现了。他们靠消费大家的理想化挣钱,有种“我正在过你想要的生活”的感觉,大多数年轻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生活压力,看到隐居深山的轻松惬意,就是疯狂点赞。
没有人去分辨什么,所以这些人总会坐享其成。更有甚者,号称救济扶贫筹募捐的,集资起来钱全进了自己的腰包,这种是完全可以构成诈骗罪了。
这也是人性的可怕之处,人心哪里软弱就会被人利用,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在用这种肮脏手段单纯的表演,真正避世的隐者还是有的,但他们也用实际生活告诉我们,深山隐居,远比我们想象的艰难。
终南望余雪
许多人都对终南山“未见其人,先闻其名”,不管是从古代各个诗人的精粹里,还是作家金庸先生的笔下,终南山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。
它又名太乙山,是南北大陆板块碰撞后拼合的主要部分。同时也是南北生态气候的分界线,“寿比南山”就出自这里。
终南山还是我们国家的AAAA级景区,在《左传》里也有“九州之险”之称,位于陕西的秦岭山脉中段,和西安之南。
所以对于这座“明星山”,好多人慕名而来,而更有一直心生向往的人直接在这里开始隐居生活。隐居的人不少,能留下的却真是少数。
摄影师祥子便是少数之一,23岁那年,一位好友约她到终南山游玩,她却对这里一见倾心,用祥子的话说,终南山好像一直在这里等她一样,像是生命中的一部分,所以,年轻的她开始了她的全新隐居生活。
避世容易隐居难
据祥子透露,白天时才会回到山里,晚上都住在村庄里,不是深山的不方便劝退了她,而是猖狂的盗贼。像古时候一样,深山老林里正是强盗们最得意的天下,由于多次失窃,甚至有一次家中还被洗劫一空,出于安全考虑,祥子晚上就住在村庄里。
虽然是在隐居,但她仍能用拍下的照片获得收入。山中的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容易,没有水电,没有便利的交通,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,一时间要我们断掉这些,仿佛也是一大难关。
而且不是所有人都能坚持得住,走好几公里去打水,自己种田翻地,很多平常用到的便利品都要通过自己来制作。
最主要的,还是在隐居的同时需要有一定的收入,随着隐居文化的崛起,终南山也不再是一块供人们修仙的“仙地”,这里也开始收房租,贵的地方甚至能收到几万-几十万块。
所以若非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和意志力超群,还是应该先经过一段时间自我训练再谈隐居。
青年逃难隐士
随着隐居的实践者增多,这种生活方式也逐渐走红,越来越多的90后开始效仿。大家避世的原因都各异,有的是想逃避生活中的不如意,有的是背负了太多工作或家庭压力,鲜少有真正想要避世,渴望安然的生活的。
比如26岁的青年魏超,2016年刚过,他来到终南山开始自己的隐居生活。或许是渴望田园诗派鼻祖陶渊明的生活,“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。”便租了一个破旧的找地方,房租每月只要200块,但即便如此,他还是讲价到了150块。
住了两个月后,魏超的父亲和姨夫循着找来,与他发生了很大的冲突,父亲踹了他一脚,说是家里养了他这么多年,他却从未回报,不好好上班,却钻到山里生活。
魏超没有和父亲正面反驳,父亲好像习惯了对他大打出手,魏超十岁时曾被父亲失手打断一条肋骨,这么多年仿佛也已经习惯了下来,只是与父亲的关系似乎从未亲近。
最终父亲没能带走他,魏超的姨夫不忍心,临走时给他留下一些钱。在山上的日子魏超过得很充实,每天都去采蒲公英回来做茶,把以前心心念念的《本草纲目》也读了一遍,其实魏超并不是完全没有打算,他想以中医为以后的事业,认为这是一种历久弥新、老而弥坚的事业和学问。
初来时魏超每天下午都去后山的道观听课,他还有过当道士的想法,但道观里为了避免年轻人们的冲动,让家里开很多证明才能通过申请,魏超只得作罢。
修仙半途返
魏超经常去听一些讲中医、国学、佛教道教等课程,后来房东再与魏超闲谈,魏超谈起了他的打算,他想将所学都凝聚成一本书,并且要先读完《道德经》、《淮南子》、《黄帝内经》等等。
空有一腔抱负,实则魏超并不怎么勤奋,后来天气冷了,姨夫留下来的钱也花完了,魏超又不愿意出去挣钱,整日把自己闷在屋里。
后来房东再去看他时,魏超早已大变模样,胡子长长了,精神萎靡,房间凌乱不堪,见状房东连忙给魏超父亲打电话。父亲赶来看到如此场景也为之咋舌,换了语气劝他回家,此时的魏超接近精神崩溃,只是喃喃道:“不想回家,不想上班。”
在百般劝说下,最终接走了魏超,这个以避世修仙为目的来隐居的年轻人,最终半途而返。
其实这条路是让他走绝了,隐居的生活要配上自律的人格才能坚持,仅仅是生活失意就躲进山里逃避的,生活自律性也差,必然在山里生存不了多久的。
小结:
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打着进山修行的旗号逃避生活,其实不管是哪种生活方式,都没有逃避这一说,来到山里也同样要面对种种难题,在现实生活中解决不了的,来到山里也未必能克服下去。
隐居是一种生活方式,孔子讲:“贤者避世,其次避地,其次避色,其次避言。” 可见避世不是随随便便就避的,古来哪个隐者不是有真材实料的贤者呢?
如果真的做到心里清净,闭门即是深山,现代的年轻人太过于心浮气躁,生活是等价的,想要获得什么都需要付出,并不是在山里躲着就能躲掉需要面对的问题,弄清楚自己的方向和内心,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。
[责任编辑:cqsh]